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茜 通讯员 张岩 刘相瑜 青岛报道
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高度重视全民健康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阳光城阳”建设为统领,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为目标,通过政府统筹、政策完善、机制创新等,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
构建立体式健康服务体系
城阳区积极建立政府主导机制,将健康促进工作作为政府年度工作,并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为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证;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联合督导,同时与文明城市创建和卫生城市复审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健康促进工作全覆盖。
构建三级防控体系,区级层面,城阳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卫健局设立协调指挥办公室,统筹指导健康促进工作;部门层面,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和联络员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医疗机构层面,依托城阳全区827处医疗机构和10处监督疾控机构,持续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据了解,城阳区坚持每年将七成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尤其在涉及群众健康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连续两年投入专项经费100余万元,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累计投入3亿元对全区体育设施进行完善,投入17亿元升级医疗机构基础建设。
营造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
城阳区在全域布局“8+12+15”,构筑“健康城阳圈”。通过编制全区体育设施规划,城阳区对健身广场、路径、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等合理布局,形成“8分钟健身圈”;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域覆盖,构建“12分钟健康圈”;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完善文化设施,打造“15分钟文化圈”。
此外,通过垃圾填埋场清理、城市边角地块绿化等方式,城阳区综合施策实现健身设施全覆盖,建成运动公园43处、口袋公园72处、登山路径400余公里、健身步道100多公里,还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专业运动场所,将综合性健身场所、运动公园、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登山路径等互为补充,打造无缝衔接的健身设施网络。
目前,城阳区全区人均拥有体育设施面积5.41平方米,超出国家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2平方米的标准;全区拥有标准足球场151处,平均每万人拥有2.6片,足球设施全国领先。同时,连续四年开展健步行激励大赛。据统计,城阳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60%,国民体质抽样监测合格率居青岛市首位。
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网络
城阳区突出健康理念先行,广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开设电视台、电台及报刊专栏,开展“六进”宣传,全方位、多渠道传播健康知识,累计发放健康干预工具及宣传材料45万份,受益群众60多万人;培育健康家庭3142户、健康社区70个,建成健康自助检测点73 个,建成健康主题公园3个、健康步道3条、健康一条街2条,健康促进机关、学校、企业、医院创建实现全域覆盖。同时,城阳区积极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国家卫生镇6个,省级卫生村212个,市级卫生村230个,省级卫生村比例达到了92%。
城阳区突出心理特色,健全三级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新高地,中国心理服务高峰论坛、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永久落户城阳;举办心理培训及主题活动600多场,开通心理援助热线,进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服务,共受益人次达10余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城阳区率先实现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助进行兜底补助。
此外,城阳区积极推动“医、养、康、护”深度融合,创新建立“三高共管三级协同医防融合”慢病服务管理模式。关注“一老一小”,城阳区增进民生健康福祉,积极开展幼儿园“手卫生”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关注生命之初1000天”家庭抚育项目,设立0-3岁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受益2.7万人次,城阳区被确定为青岛市唯一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积极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城阳区被确定为青岛市唯一的首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